我們擅長商業(yè)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。
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。
據(jù)“LIGO 科學合作組織”微博透露,科學家大概率再次探測到雙中子星碰撞產(chǎn)生的引力波,這次波源距離地球 5 億光年。另外,我們詢問了引力波領域的一線科學家,都表示探測到了這樣一個引力波事件,但對于波源的具體參數(shù)都還沒有得到細節(jié)信息。
自從 2015 年 9 月 14 日。人類第一次探測到雙黑洞合并產(chǎn)生的引力波以來,已經(jīng)探測到 10 次以上的黑洞合并事件和一次中子星合并事件,上次中子星合并事件發(fā)生在 2017 年 8 月 17 日(代號:GW170817)。
首次中子星碰撞事件不但探測到了引力波,而且還找到了其電磁對應體,同時也找到了天文界設想已久的千新星(kilonova)。那次事件給普通人印象深刻的是:碰撞產(chǎn)生了 16000 倍地球質(zhì)量的重元素,以及 10 個地球質(zhì)量的鉑金和黃金。
LIGO 引力波探測器 4 月初重啟,靈敏度有了很大提高,探測距離大大延伸,因此能夠以幾乎每周一次的頻率探測到引力波事件。首次探測到的是距離地球 1.3 億光年外的中子星碰撞,本次延伸到了 5 億光年。
中子星碰撞比黑洞碰撞有更豐富的細節(jié),因此科學家非常希望探測到中子星的碰撞。
中子星是大質(zhì)量恒星演化到末期,核心發(fā)生引力坍縮而成,并伴隨超新星爆發(fā)。中子星的密度非常大,每立方厘米的體積的物質(zhì)就能達到 1 億噸。如果把地球壓縮成中子星的密度,恐怕只有鳥巢大小。
值得一提的是,4 月 11 日,《自然》雜志在線發(fā)表了由我國科學家觀測到的一次中子星合并產(chǎn)生強磁星的事件,距離地球 66 億光年之遙。
2018 年 11 月 3 日上午,著名天體物理學家,2017 年諾貝爾物理學得主基普o索恩(Kip Thorne)在參加騰訊 WE 大會期間曾接受了我們的采訪,他表示“2017 年 8 月份我們關閉了 LIGO,進行升級改造工作,目前進展順利,預計 2019 年 2 月份重啟。升級后的 LIGO 探測距離是原來的兩倍,探測空間擴大為原來的八倍。預計能夠更頻繁地探測到黑洞的碰撞,還將會看到更多的中子星碰撞,我期待觀測到黑洞撕裂中子星的事件,這將是一個研究中子星內(nèi)部核物質(zhì)物理學的絕佳環(huán)境。”
現(xiàn)在看來,重啟后的 LIGO 確實看到了更多的黑洞和中子星合并事件,就差一次黑洞撕裂中子星事件了!讓我們一起期待這一更精彩的天體物理過程。
?。?a href="http://www.rzslsm.com/city/handan/">邯鄲網(wǎng)站建設)